4月14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年新汉学博士学术研习营正式开班。教育部语合中心党委委员、新汉学处处长王甬,浙师大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王淑娉,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林晓珊,浙师大国际处处长毛锡龙,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28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参加研习营。

2025年新汉学博士学术研习营开班仪式现场。图片来源 国际处
王甬向浙师大为研习营所做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指出,“新汉学计划”是一个高端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博士生培养项目是计划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中国著名高校培养新一代青年汉学家,促进国际汉学的繁荣和发展。希望参加本次研修的博士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完成学业,为中外文明互鉴作出应有贡献。
王淑娉表示,浙江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希望以此次研习营为契机,与各位博士深入探索跨文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学术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在实践中践行文明互鉴的使命。
授课专家代表林晓珊表示,期待各位青年汉学学者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解码浙江发展经验,以全球视野助力区域创新,让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动能。
学员代表浙江大学米莱博士(津巴布韦)认为,这次新汉学研习活动是感知中国,理解浙江经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机遇。北京大学尹智恩博士(韩国)认为,新汉学计划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转折点,更构筑起深度观察当代中国文明演进的全景视窗。北京语言大学傿静安博士(波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兴趣,希望能够继续研究中国,学无止境。
本次研习营由浙师大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承办,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实践”为主题。项目期间,青年汉学学者将通过教育座谈、实地研学等系列活动,深入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脉络与浙江省现代化创新实践。“新汉学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高端人才外籍人才培养项目,致力于为海外研究中国的优秀青年提供丰富优质的研修资源与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浙师大国际处、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负责人参加活动。
来源:浙师大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