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作为校长,参加了在浙江师范大学办的研修班,中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9月4—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非共和国总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来华访问并出席峰会,访问期间,他愉快地回忆起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时的难忘经历。这也让不少师大学子自豪:“我的校友是总统!”
9月7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授予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名誉教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向图瓦德拉总统颁发浙江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并赠予校友纪念册(见上图)。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非共和国代表团成员,中国教育部、外交部、浙江省外办、浙江师范大学有关负责人及中非师生代表1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图瓦德拉回忆,2005年8月,他作为班吉大学校长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了“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在改革发展、校际合作、中国大学管理与运作等方面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浙江师范大学的数学学科是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的省级重点学科、登峰学科,作为一名数学学者,他能在2005年来浙江师范大学探寻它的魅力,绝不是偶然。他希望这样美好的故事能够延续,通过浙江师范大学与班吉大学建立学术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开发和转化我们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金华之行令他印象深刻:
“我们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经验”
“时隔近20年,图瓦德拉总统能提起这段在金华的学习经历,让人倍感温暖。”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毛锡龙感慨地说。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正是这个研修班的带班老师。
作为教育部首批4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和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2002年开始,浙江师范大学就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积极承办教育部、商务部委托的援外培训研修项目,“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就是由政府支持、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也是该校承担的国家教育援外培训任务中学员层次、水平、规格最高的研修项目之一。
“当时,图瓦德拉的身份是中非班吉大学校长。研修班学员有19人,来自15个非洲国家,基本都是各国的大学校长。”毛锡龙说,非洲校长们来金华研修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和高校运营管理情况。研修时间为2005年8月9—28日,共20天。
在这20天时间里,非洲校长们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金华度过,除了时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授课之外,浙江师范大学还邀请了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比如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学习形式主要是讲座交流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为了让非洲校长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全面认识,研修班一路考察了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还到访了当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这段研修经历给图瓦德拉留下了深刻印象。就任总统后,他在与我国使馆负责人会晤时还专门提及并愉快地回忆了这段研修学习经历。如今,再次回忆这段经历时,他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这样的研修班,更好地观察和学习到了中国政府是如何推动高校方面的工作,我们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经验,中国高校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教学和科研方面,对非洲校长来说大有裨益。”
透过一扇“窗”看到中国
“印象中,参加研修的图瓦德拉为人低调,每次研学活动,他都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毛锡龙说。研修过程中,为了让非洲校长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金华文化,一行人还到访了故宫、长城、西湖,也在金华市区体验了本地的茶文化。当时,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还在茶艺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学起了茶艺。
2002年起至今,浙江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家援外培训研修项目有近300个,有6000余名各国官员、专家学者在金研修,培养了一大批非洲的“中国通”。去年,毛锡龙随团在纳米比亚访问期间,就曾偶遇一名研修班学员。
在毛锡龙看来,研修班是中非学校之间一个交流互鉴平台。“我们举办了很多交流活动,非洲学校的好做法,我们一样要学习。研修班像是一扇‘窗’,非洲校长们透过这扇‘窗’看到中国,并把‘中国经验’带到非洲,推进非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来源:浙师大新闻中心